-
该坊为明菜建筑,系明万历年间侍读冯有经“母节”于朝,受旌旗表而建,为冯母明嘉靖甲子举人冯瓒妻刘氏立。查光绪志载,冯有经,字正文,父王替寓居顺天,嘉靖四十三年(1565年)举人,早卒,母刘氏守节抚之,登万历十七年(1590年)进士,庶吉士,历庶子兼侍读,后告归。该坊单天间,面阔2.98米,柱高4.12米,用高浮雕与透雕,枝艺、高超、造形、逼真。平板枋上刻卷草下缘刻莲瓣枋。南上额枋刻双龙球,中额刻字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慈城清道观历史悠久,是江浙最负盛名的道观之一。据县志载,清道观始建于唐天宝八年(749),后废。南宋绍兴三十年(1160)由道士叶景虚重建,时在道观右侧建东岳行宫,请尚书楼��题匾额,观名为“列仙游馆”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),道士王智静将邻近“至道”“崇寿”两宫并入,改称“清道观”。建国后,清道观保存完整。中被拆除。 作为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建设的重要工程,清道观于2004年至2007年重建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�D�D宁波天河生态风景区,位于《徐霞客游记》开篇地�D�D浙江省宁海县境内,规划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,核心景区30多平方公里;距宁波114公里,宁海县城29公里;距沿海大通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岔路出口9公里;交通十分便捷。宁波天河生态风景区是一处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依托,以道家和台岳文化精粹为内涵,以青山绿水、奇峰怪石、溪流飞瀑、原始森林和现代游乐为特色的生态风景区。天河风景区拥有6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位于慈城民主路70号,该坊建于清乾隆41年(么元1776年)向氏后裔恒升承旨为其祖向腾蛟年立。向腾蛟字文赤,顺治18年武进士,历经守备,升江苏泰州游击将军,历官三十年余,年迈告老还乡,乾隆帝表彰其功绩封为尧骑将军下旨建坊。该坊为单间歇山顶建军筑,坊高6米、面宽3.5米,用青红二种石料建成,屋面石刻成筒瓦正脊,上有二个鱼形鸡尾,正面上部客枋正中悬一块双龙珠匾额“圣旨”二字,下额枋上中间有浮雕一个龙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明代建筑,位于慈城民主路26号,同清代恩荣坊仅一米之隔。明弘治已末进士,工部主事赵谏所立。该坊单开间,面阔56米,二柱,断面为小八角,用青、红两色石质筑成。二柱与平板枋为红色石,上下额枋与填枋板为青石,平板枋的正反面皆刻三角纹与云纹。上额枋的正面高浮雕孔雀牡丹,两侧为方纹,背面高浮鸳鸯莲花。填坊板上横刻“弘治已末进士赵谏”正背字样一致。下额枋之正面高浮雕双狮舞乡球,两侧雕龙夹相对,背面高浮雕双麒麟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宁波市江北区有个古镇叫慈城,慈城镇是千年古县城、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,从公元738年到上世纪50年代初一直是慈溪县城。这里人文荟萃、古迹众多,文化底蕴深厚,自唐宋至明清共出过519位进士、5位状元。慈城廉政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。北宋初,张颖出任慈溪知县,在任期间为官清廉,勤政爱民,被百姓尊称为“张清清”。张颖离任后,当地吏民在县衙后建“清清堂”,以念其功德、激励后人。县衙内廊柱上提醒古代官吏廉洁、勤政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向宅现在慈城镇西民主路与三民路口。已被列为宁波市江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该宅原为北宋真宗的右仆射向敏中后代,与三民路『大耐堂』东厢房柱的柱看,监民主路木栅大门为向腾蛟恩荣坊,背面为明代赵匙柬冬官坊。主体建筑为大门、正厅、东西厢杰怕四坊又是明代所建。它代官职才有冬宗专又为明弘治柬所借甲,恩荣坊当建于弘治之前,门厅上有『进士第』当为明匾因向氏在清代无进士,全宅石、砖、木雕刻题材风格均属明代在慈城古建筑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程氏庆余堂,清代。位于慈城镇蔡院巷7 号,是宁波市江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于一九八六年公布并成立。程氏庆余堂系清乾隆五十五年北宋哲学家程颢、程颐后裔所建(1731),距今266年。在祠前廊西墙上砌有乾隆五十五年建造程氏庆余堂碑。该碑高1公分,宽74.5公分。硬山式为清前期建,甚柱不楚刻花果柱雕刻尚有明时风格,为近代建筑所罕见。该堂是一座三合院,门楼居东,厅堂朝南五开间,明时抬梁式,用五架梁和平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著名就剧演员周信芳,艺名麒麟童,祖辈世居慈城,是书香门第,后来家道中落,其父周慰堂,少而好京剧,后下海在春仙班当二路旦。旧社会以娼优为贱业,被周氏族人逐出宗祠,后周信芳在沪成名,周慰堂嘱其另起造造祠堂,遂于是1925年出资5000元建“全恩堂”。前有台门,中间为堂,后有楼房左右厢房。现在仅存台门,全恩堂,后天井,楼房、左右厢房均被拆除。堂内有“重建全恩堂记”十四年吉立,撰文者周毓分隔,高194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校士馆――折射古代科举制度全景 校士馆,民间称考棚,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。清道光十五年(1835年),慈城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银二万四千两建造校士馆,后被毁。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光绪年间《慈�G县志》上详图重建的。她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,整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: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、仪门、大堂、二堂、挑试所;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、公祠等,采用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。 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